棉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有哪些?
发布日期:2014-06-25 14:20
作者:胡英华
浏览次数:
棉花是我市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抗虫棉推广,棉苗病、枯黄萎病、棉盲蝽、棉红蜘蛛、地老虎成为棉花主要病虫害,严重影响了棉花产量和品质。下面就详细介绍这几种病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一、棉花病害防控技术 棉花病害主要是苗期病害和棉花枯黄萎病。苗期病害主要指立枯病、猝倒病、炭疽病,在实际生产中,往往是几种病害混合发生,形成弱苗、死苗,造成缺苗断垄。苗期低温、多雨、重茬等因素是棉苗病发生的重要原因。2是棉花枯、黄萎病,引起棉花叶片变色、干枯、萎缩等症状, 当夏季暴雨后,受害棉株会突然萎焉,极像开水烫过一样,叶片大量脱落,产量影响较大。 这2种病害的病菌主要在种子、病残体、土壤及粪肥中越冬。我们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控制上述病害首先采取农业防控措施,包括①轮作倒茬,咱们济宁当地可采用玉米与棉花、蔬菜与棉花进行轮作;②秋季深耕,也就是棉花收获后深耕翻土,可以将带病残枝翻入土中,减少越冬病菌的数量;③温水浸种,播种前把棉花种放在55~60℃温水中泡半个小时,不但能杀灭种子上的病菌,还能使种子出苗快。如果没有温度计,可以采用“三开一凉”法,也就是3份开水加1份冷水,每50公斤温水可浸种20 公斤。其次是农药拌种,可选用粉锈宁或克萎星,按照说明书的用量拌种,对以上病害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二、棉花虫害防控技术 棉花虫害主要是棉盲蝽、棉红蜘蛛、地老虎(土蚕)。近几年,棉盲蝽在我市危害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由于抗虫棉种植面积大,棉铃虫发生轻,喷药次数明显减少,对它不能起到兼治作用。6月中下旬棉花长势旺、棉盲蝽主要危害顶部幼嫩叶片,造成棉花“秃顶”和叶片上的形成很多小洞,危害严重时,叶片脱落,只剩下光秃秃的棉枝。如果下雨次数多,棉田湿度大,更利于棉盲蝽的危害,这个时期是喷药防治的关键时期。可选用马拉硫磷或康宽喷雾防治,同时兼治棉铃虫。棉红蜘蛛:5月中旬开始在棉花田点片出现,这时气温较低,繁殖速度慢,棉苗受害轻。随着气温回升,到7月初棉红蜘蛛开始大量繁殖,进行集中危害,干旱年份为害猖獗,造成叶片干枯、脱落,甚至棉株枯死。可选用扫虫螨或阿维菌素进行喷雾防治。如果棉花地里发现了地老虎(土蚕)就必须用药防治,这种虫子食量特别大,1头大龄幼虫能咬断4-7株幼苗,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甚至把苗全部吃光。可用毒土法,选毒死蜱颗粒剂或甲基异柳磷加适量细沙土混合均匀,最好在傍晚顺棉垄撒施,因为这种虫子白天一般蜷缩在土层下,夜间才出来危害。毒死蜱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因此对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效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