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主推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实现农药减量控害
发布日期:2016-12-30 16:31
作者:胡英华
浏览次数:
树立“绿色植保、安全植保”理念,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草害,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为到2020年实现化学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及确保我市农产品产量质量安全意义重大。现简介如下: 一、小麦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如较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的品种有鲁原502、良星99、良星66等。 2.种衣剂处理。全面实施种衣剂拌种技术,根据本辖区土传病虫发生情况,针对性选用种衣剂:杀菌剂可选用戊唑醇或咯菌腈,杀虫剂可选用吡虫啉,地下害虫严重的可再加辛硫磷拌种,也可选用复配剂苯醚.咯.噻虫悬浮剂防病治虫。 3.加强栽培管理。结合春季麦田管理,使栽培措施与控制病虫草害有机结合,大力推行适期划锄、追肥和浇水等丰产健身栽培技术,提高农作物对病害的抗御能力。 4.生物防治。保护利用瓢虫、寄生蜂等天敌控制蚜虫危害;优先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纹枯病可用井冈霉素,防治麦蜘蛛可用阿维菌素等。在小麦不同时期喷施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植物免疫诱抗剂,可提高小麦的抗病和抗逆能力。 5.科学用药。小麦生长后期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可选用禾果利、氟环唑、腈菌唑、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防治小麦条锈病、白粉病、赤霉病;选用吡虫啉、吡蚜酮、抗蚜威、辟蚜雾防治小麦蚜虫;含氨基酸水溶性肥料、含微量元素水溶性肥料及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预防小麦早衰。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混配施用。 二、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耐)病品种。如农大108、浚单22、泰玉2号等较抗玉米顶腐病;登海 3622、金海5号、农大108较抗玉米粗缩病;登海605、鲁单50、鲁单981、农大108等较抗玉米锈病。 2.栽培管理。大力实施玉米“一增四改”等高产栽培技术。 3.种衣剂处理。全面实施种衣剂包衣技术。各地要根据病虫实际,针对性选用包衣剂。用吡虫啉、噻虫嗪防治灰飞虱预防玉米粗缩病,用戊唑醇或多菌灵拌种预防苗枯病、丝黑穗病;地下害虫可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混合拌种,还可兼治灰飞虱、玉米蚜等。 4.理化诱控。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选择不同的诱杀工具。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诱杀金龟甲、玉米螟、棉铃虫、二点委夜蛾等成虫,黄色粘版主要诱集蚜虫、粉虱、蓟马等小型飞虫。 5.生物防治。保护利用赤眼蜂等天敌自然控制玉米螟危害,当玉米螟卵寄生率60%以上时,可不施农药。生物农药可选Bt(苏云金杆菌)颗粒剂、白僵菌颗粒剂丢芯,防治玉米螟、桃蛀螟等害虫。 6科学用药。主推玉米“一防双减”技术,在大喇叭口期(播种后35-40天)至抽穗初期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减少玉米中后期穗虫发生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实现玉米保产增产。可选用高效环保农药甲氧虫酰肼、茚虫威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粘虫等,苯醚甲环唑、烯唑醇、戊唑醇、丙环唑等防治玉米叶斑类病害,吡虫啉防治玉米蚜虫,炔螨特、哒螨灵防治红蜘蛛。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混配施用。 三、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特别是抗TY病毒番茄品种,抗霜霉病黄瓜品种等。 2.土壤消毒:采用氯溴异氰尿酸及太阳能日光消毒技术,防治蔬菜枯萎病、立枯病、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病害。 3.嫁接防病:筛选新型砧木,瓜类嫁接防治枯萎病、茄子嫁接防治黄萎病、番茄嫁接防治线虫病等。 4.理化诱控。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选择不同的诱杀工具。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诱杀金龟甲、甜菜夜蛾、棉铃虫、小菜蛾、菜粉蝶等成虫,黄色粘版主要诱集蚜虫、粉虱、蓟马等小型飞虫。 5.防虫网阻隔:在露地和保护地设置防虫网覆盖,起阻隔害虫作用。 6.生物防治:利用瓢虫、食蚜蝇、食虫螨、捕虫蜻、丽蚜小蜂等天敌自然控制害虫;生物农药可用氨基寡糖素、中生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石英水剂、阿维菌素、苦参碱、Bt、除虫菊素、软皂水剂防病治虫。 四、棉花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耐)枯、黄萎病的品种,如鲁棉研18,鲁棉研27,中植棉2号等。 2.健身栽培。实行轮作,对枯萎病、黄萎病重病地块要实行3年以上轮作。冬深耕,清除田埂、渠边的杂草、枯叶、残茬,减少棉蓟马、棉蚜、红蜘蛛等越冬虫源。地膜棉花应及时通风降湿、放苗。 3.种衣剂处理。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针对性科学选用包衣剂和拌种药剂。杀菌剂可选咯菌睛悬浮种衣剂包衣或采用多菌灵浸种技术。地下害虫严重的可再加辛硫磷拌种。 4.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可利用瓢虫、食蚜蝇、草蛉等天敌自然控制蚜虫。如苗期蚜虫,田间瓢蚜比大于1:120,不用施药防治。生物制剂可选用中生菌素、枯草芽孢杆菌预防苗病和枯、黄萎病,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控制棉铃虫。 5.科学用药。可用高效低毒农药辛硫磷或毒死蜱防治地下害虫;可选螺虫乙酯、溴氰虫酰胺、氟啶虫酰胺、软皂水剂(生物源农药)防治棉烟粉虱,兼治蚜虫、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甲氧虫酰肼、茚虫威防治棉铃虫;马拉硫磷防治棉盲蝽象;炔螨特、哒螨灵防治棉花红蜘蛛。 五、花生病虫绿色防控技术 1.种子处理。全面实施种衣剂拌种技术。各地要根据病虫发生情况,针对性科学选用包衣剂和拌种药剂。杀菌剂可选用咯菌腈,杀虫剂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吡虫啉种衣剂拌种处理。 2.理化诱控: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诱杀金龟甲、棉铃虫、玉米螟、二点委夜蛾等成虫;黄色粘版主要诱集蚜虫、粉虱、蓟马等小型飞虫。 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如白僵菌、阿维菌素防治蛴螬,Bt防治棉铃虫,阿维菌素、噻唑磷防治花生根结线虫,利用天敌昆虫如钩土蜂防治蛴螬等。 4.科学用药。参考棉花科学用药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