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济宁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市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9-03-29 17:23
浏览次数: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文件
济农字〔2019〕36号
关于印发《济宁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整市推进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局属各科室、单位: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3月29日 (此件公开发布) 济宁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市推进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整省推进实施方案通知》(鲁政办字〔2018〕183号),和省农业农村厅相关会议精神,为加快我市农业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自2019年起,利用2年时间,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网页和有持续运营能力)在全市6231个行政村开展益农信息社建设,实现全市广大农民群众享受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不出村,并与国家信息进村入户公益平台及省级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对接,有效解决信息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难题,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以省级信息进村入户平台为依托,构建“济宁礼飨”品牌服务平台,实现“互联网+品牌农业”融合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夯实全市信息进村入户基础。按照省级统筹,市、县级为主体,村为基础,社会主体运作、合作共赢的建管体制和市场化运行机制,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用于益农信息社建设。 1. 确定市、县(市、区)运营主体。市、县(市、区)公开发布招募公告,制定评价标准,组织专家对有意向的企业进行量化评价,遴选出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源的企业作为运营主体,整合金融、保险、通信、电商平台等社会资源,与相关投资企业建立沟通结算机制,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指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的建设工作,协调益农信息社运营事宜,确保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2.链接省级综合服务系统。市、县(市、区)平台链接统一入口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省级综合服务系统,信息进村入户所需的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培训体验服务等四类服务内容可通过手机、电脑、电视、触摸屏等多媒体设备接入,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用户信息共享,并与省级平台和国家级平台互联互通。 3.深化益农信息社应用。按照“六有”标准开展益农信息社建设。2019年上半年,全市完成2492个行政村任务,占总目标的40%,手机APP下载量达到16.71万;2019年下半年,完成2492 个行政村任务,全市行政村覆盖80%,手机APP下载量累计达到50.12万;2020年,完成1247个行政村任务,基本实现全覆盖,手机APP下载量累计突破80万。 4.争取建设1-2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坚持把信息进村入户作为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益农信息社,统筹推进农业信息服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园区建设,争取打造1-2处农业特色互联网小镇。 (二)全面推进信息服务应用。按照全省统一的益农信息社基本服务目录宣传发布。 1.畅通服务渠道。对接省级综合服务系统,整合接入12316信息服务、农业云平台等,实现公益服务进村入户;整合接入山东省和济宁市远程医疗服务平台、电信运营商充值缴费系统等公用事业缴费系统、小额提现系统等便民服务进村入户;整合接入或搭载山东品牌农产品商城、“济宁礼飨”品牌农产品商城、济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平台、山东联通综合服务平台、邮政和快递、供销e家等物流、电商、管理平台,实现电子商务进村入户;整合接入山东农民培训网等,实现培训体验服务进村入户。 2.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帮助农民查询和发布产品供求、市场价格、招聘用工信息、医疗预约挂号、生活缴费、小额提现等服务,指导农村信息员进行农业生产、农村经济运行信息采集、监测和村网页信息更新;帮助农民代购农资、工业品并提供物流到家;组织农民开展线上生产技术、政策、市场等相关业务培训和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3.构建共享经济生态。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规范统计农业生产机具信息,实现农村生产资源共享,提高机具使用率;及时发布闲置劳动力和用工信息,实现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有效安置。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1.按照省方案要求实施村级信息员培训计划。以“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会经营”为标准,依托益农信息社运营主体,以县、乡为单位开展计算机、智能手机及互联网等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集中培训,并进行能力考核,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名合格的信息员。 2.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依托通信运营商和益农信息社等,重点组织农民、返乡农民工、大学生村官、复转军人、大中专和初高中毕业生、村两委成员等围绕手机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利用益农信息社终端对接全国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平台,组织通信运营商、软件服务商制作培训课件,录制培训视频,定期定点在益农信息社平台播放,广泛开展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 3.优化专家服务团队。依托现有市、县两级农业专家团队,面向农业部门、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遴选政策理论水平高、实战经验丰富、善于与农民沟通交流的优秀农业科技、市场信息、政策法律专业技术人员,聘请一批在当地特色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土专家”,充实优化专家服务团队。 (四)创新运营机制和方式。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不断探索政企合作长效推进模式,创新服务资源融合共享机制,形成有济宁特色的信息进村入户推进运营机制和方式。 1.各方协同推进。市农业农村局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省级实施方案、检查指导考核。市级运营商重点做好对接省级综合服务系统、运营维护及信息员的培训,负责“济宁礼飨”品牌服务平台有关系统开发、平台运营、人员培训、绩效评价等公共服务、技术性服务等项目内容;县(市、区)农业部门按照市实施方案要求,按时完成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确保各类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等服务资源无缝接入益农信息社。 2.政府购买服务。按照政府购买服务有关规定,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定向委托等方式,将全市信息进村入户推进交由具备资质条件的社会力量和单位承担。县市区农业部门要科学设定服务需求和目标要求,依法依规对购买服务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确保财政资金使用规范、安全。 (五)建立健全制度规范和监管体系。 1.建立健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作规范。制定完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工作规范、益农信息社选点及建设标准规范、信息进村入户村级服务站信息员培训制度、益农信息社运行管理标准等制度规范,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以及益农信息社服务标准和内容,为农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2.加强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建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推进定期督查制度,县(市、区)农业部门要以目标为导向,强化制度执行和过程监督,严格激励约束和责任落实,确保监督有效、风险可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农业农村部、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信息进村入户工程部署要求,在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市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建立健全有关部门参与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和推进机制,统筹指导全市益农信息社建设,强化部门间为农服务数据衔接、互通和关键信息数据资源保护,提升市级综合服务系统数据资源共享和安全防护能力。各县(市、区)要完善相应工作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二)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对信息进村入户政策措施、建设经验、服务成效和优秀典型的宣传力度,开展服务平台、运营模式推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信息进村入户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力度。依托农村现有农村商业网点、村委会、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点、农技推广机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商超、小卖部、农资店、新型经营主体等建设益农信息社。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各县(市、区)要结合当地发展规划,按照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的有关要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流量等方式,支持运营主体和益农信息社开展各项服务,提高运营能力,市级平台建设费用由市级财政解决。 (四)培育市场机制。按照“政企联合,协同推进”的运营模式,对运营主体给予一定补助,引导运营主体探索盈利模式,建立长效运营机制,确保益农信息社持续运营。指导运营企业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诚信经营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附件:1、各县(市、区)益农信息社年度建设任务及建议APP下载分配表 2、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进度统计表
附件1
各县(市、区)益农信息社年度建设任务及 建议APP下载分配表
备注:1、全市村民委员会数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年底,各地根据行政村撤并等实际情况,向市农业农村局报备后,可适当调整2020年益农信息社建设任务数量。 2、各功能区行政村益农信息社建设管理服务划归原行政编制。
市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实施进度统计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