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玉米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1-07-28 22:41
浏览次数:


今年玉米播种期间,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为玉米播种提供了充足底墒,再加上关键技术措施落实比较到位,目前全省玉米长势总体较好,为秋粮丰收打下良好基础。但玉米生长期间,极易遭受洪涝、强风、干旱、高温热害和低温寡照等气象灾害,须因地制宜搞好科学应对。为指导各地科学进行防灾减灾,尽快在灾后恢复生产,特制定本意见。

一、洪涝灾害防灾减灾技术。近期,我省强降水频繁,部分地块玉米遭受洪涝灾害。当前,全省大部分地区玉米正处于拔节期,抗涝能力较强,如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基本不会影响玉米正常生长。玉米生长中后期,如出现田间积水,均应迅速组织排涝。受涝地块容易造成土壤养分流失,排涝后应及时补充速效氮肥,或适当喷施叶面肥,促进玉米及时恢复生长,减少产量影响。

二、强风倒伏防灾减灾技术。强降水经常伴随强风,容易造成玉米倒伏。要根据倒伏时期和倒伏程度,因地因情施策。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前遭遇强风出现倒伏的,植株通过自我调节可以恢复向上生长,基本不影响产量;在小喇叭口期以后遭遇强风出现根部倒伏的,应及时扶正,并浅培土,以促根下扎,增强抗倒伏能力,恢复叶片自然分布状态,降低产量损失;对于在开花后出现穗上部茎折的,要及时割除茎折部分,改善玉米田通风透光条件,提高灌浆强度;对于穗下部茎折比较严重的,要及早进行收获,作为青贮饲料使用,并及时改种其它速生作物。

三、干旱防灾减灾技术。今年我省气候变化较大,极端天气较多,不排除出现旱涝急转的可能。玉米不同生育期,抗旱能力不同,若出现干旱,均应及时组织抗旱浇水。玉米苗期抗旱能力较强,适当干旱可以起到蹲苗效果,促进根系下扎和基部节间粗壮,提高植株抗倒能力。但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如遇旱会造成“卡脖旱”,导致雌雄穗发育不同步,严重影响授粉,应及时灌水。因干旱造成植株生育迟缓的地块,应随水适当补充速效氮肥,以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四、冰雹防灾减灾技术。雹灾一般发生范围小,但危害程度高,往往造成玉米叶片破碎,降低光合作用,造成玉米植株有机营养供应不足。可在叶片伤口愈合后,追施速效氮肥、磷肥,促使玉米尽快恢复生长。同时雹灾造成的伤口容易感染病害,应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增强玉米抗病能力,促进生长,一般每次间隔7~10天,连续喷2次即可。

五、高温热害和寡照防灾减灾技术。高温热害往往发生在玉米开花授粉阶段,容易影响花粉活力,造成结实性差、花粒、秃尖等现象,影响玉米产量。高温发生前,可适当浇水,增加田间湿度,降低冠层温度,并采用无人机低空飞行,增加扰动辅助授粉。寡照往往发生在开花及灌浆期,寡照发生时,应及时喷施叶面肥,提高光合能力,增加有机物质运转。

六、病虫害防治技术。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应重点关注南方锈病、三代黏虫和玉米穗虫。强降水过后,南方锈病、青枯病、叶斑病、蜗牛等喜湿性病虫害有偏重发生的可能,要注意搞好预测预报,适时防治。防治病害,可喷施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多菌灵、代森锰锌、三唑酮等;防治虫害,可喷施高效低毒的菊酯类、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等。应鼓励通过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七、绝产地块补救技术。对因灾造成绝产的地块,应根据灾害发生时间采取不同补救措施。苗期绝产地块,应及时抢种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或种植青贮玉米、速生蔬菜等,尽量减少损失。后期绝产地块,要及早清除田间植株,整地备播,为下季作物播种创造良好条件。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