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 济宁市着力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建强为农服务阵地

发布日期:2024-12-16 08:41
浏览次数:

济宁市围绕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多服务模式,倾力打造“济时雨”农服品牌,走出了一条以专业化服务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济宁路径,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1845万亩次,主粮作物托管服务覆盖面积70%以上,亩均增产30-80公斤,有力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强化政策支撑,落实一揽子扶持政策。济宁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济宁市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做好济宁市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政策性融资担保工作的通知》,从金融、人才、用地等方面提供政策保障。从2021年全市开展挂职金融副镇长以来,大力开展普惠金融知识宣传活动2.68万场次,共为5.78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新增授信额度808.7亿元,及时满足了新型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争取市级财政资金600万元用于支持县市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和服务主体建设,济宁市为全省首个从市级层面明确资金、政策支持服务主体发展的地市。

坚持示范引领,打造济宁农服品牌。下发了《济宁市开展“济时雨”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济时雨”品牌打造进行高点谋划、重点突破。加快“济时雨”服务标准制定,指导各县(市、区)结合种植业特色相继出台了小麦、玉米、大豆、甘薯等作物社会化服务标准和规范,实现服务标准化,推动“济时雨”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市共有“济时雨”农服主体228家,年服务面积1600万亩,覆盖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有力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

聚焦专业赋能,探索多种服务模式。面对外出打工、无人种地的难题,服务组织开展“保姆式托管”,对农户耕地实行供、耕、种、防、收、销全程化管理,有效防止耕地“撂荒”。通过“服务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模式,加强对小农户的辐射带动力度,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通过规模化服务,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精准对接。汶上县建设汶农服标准化示范基地1000亩,2023年小麦测产亩均达1300余斤、玉米2108.8斤,分别比普通农户亩增180斤、420斤。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通讯员:吕晓彤 王广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