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墨重彩画丰年——我市全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4-12-19 10:03
浏览次数:
■本报记者 王粲 本报通讯员 郑伟 王广鹏 全市夏粮总产47.87亿斤、秋粮丰收在手;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4.2%,实施按揭农业项目26个,完成投资31.87亿元、完成率104%;恢复耕地19.12万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整改5.16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8.8万亩……一组组耀眼的数字记录了2024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坚实的足迹。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今年以来,我市锚定乡村全面振兴目标,谋深抓实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持续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一幅“农”墨重彩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济宁大地尽情铺展。 粮食安全“压舱石”愈加稳固 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才能稳住百姓的幸福感。着眼头等大事,我市坚持把粮食安全作为底线任务,压实“领导责任、属地责任、行业责任”三方责任,紧抓粮油单产提升“整好田、育好种、养好苗、服好务、收好粮”五好措施,今年全市夏粮总产47.87亿斤、较去年增加0.67亿斤,增幅1.42%,夏粮生产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良好态势。根据农情调度数据,全市秋粮播种面积616.5万亩,10月份已收获完毕、颗粒归仓。 粮食安全不仅仅要装满“米袋子”,而且“菜篮子”“肉案子”“果盘子”样样不可或缺。为此,我市加强对蔬菜生产技术指导,发挥国家省市三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示范作用,带动广大中小养猪场户标准化养殖,前三季度,全市能繁母猪存栏17.1万头、规模猪场保有量1362个,肉蛋奶产量75.7万吨。同时建成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设施渔业62万立方米,建成全国第一个智慧渔业车间1.4万平方米,太白湖渔沃养殖公司、南四湖渔业公司两城渔场、格润农业开发公司、任兴水产公司等正在建设陆基圆桶循环水渔业设施。 我市把耕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稳妥推进耕地恢复和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整改。截至今年10月15日,全市已恢复耕地19.12万亩,完成永久基本农田非耕地整改5.16万亩。去年新争取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6万亩;常规高标准农田项目12.8万亩已完成市级批复省级备案,截至12月11日建设进度达93%。 围绕实现农业生产稳产增收,我市全力打造农业科研创新平台,建设23家市级农业重点实验室,加大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争取2024年上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7亿元、补贴农机具2.85万台(套)。加快种业振兴,全市小麦良种32.8万亩、小麦制种收获总量1.62亿公斤,秋收育种作物35万亩大豆、12万亩花生、2万亩水稻良种繁育已于10月份收获完毕。加快农机报废更新,全市补贴报废老旧农机4436台。 特色乡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速4.2%,居全省第5名。“微山湖大闸蟹、汶上芦花鸡、泗水地瓜”入选第三批好品山东。金乡县入选农业农村部2024年度全国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培育名单。 目前在我市,已经形成了梁山沿黄肉牛、微山渔湖产品、嘉祥沿黄大豆、兖州粮油、鱼台大米、金乡大蒜、泗水甘薯、邹城蘑菇8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它们各具特色且各有优势,在奔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焕发出新的生机。 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我市全面提升农业全产业链水平,争取省级财政补助资金4000万元支持济宁食用菌产业全链条发展,市级财政落实200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及时兑现《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奖励71家符合标准的企业。持续服务保障农业农村用地供给,重点保障高效设施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宅基地等建设用地需求,今年以来已批复农业农村项目52个、716.68亩。加大融资贷款支持,持续推进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工程,重点支持特色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扩大再生产,截至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3042.73亿元。 为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我市全面推进“按揭农业”模式,由企业牵头谋划项目+融资建设基地+提供技术和管理全程服务,合作社或农户“按揭”经营,通过回购销售农产品实现利益再分配,农户“拎包入驻”搞生产,走出了一条金融惠农助力乡村振兴特色路径。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实施按揭项目121个、总投资126亿元,现代高效农业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居全省首位。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我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原则,立足村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运用“摸排建档、集中整治、群众参与、检查提升”四步工作法,分类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2月初,我市已全部完成500个A类、800个B类、1000个C类村庄、180个薄弱村的年度建设任务。已建设省市级和美乡村1310个,今年新建260个,其中省级27个、争取省级资金2700万元,均于年初开工、并于12月初顺利完成建设任务。 为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我市建立了“1个农污智慧运营监控平台+13家县级调度中心+N个巡检人员”管理机制,借助智能化信息数据辅助人工运维,提高建成污水设施处理运行效果。督促各县市区不定期对设施运行情况开展巡查,同时采取“天上看、地上查、群众报”方式处理农村黑臭水体,一经发现疑似新增黑臭水体即查即改。今年以来处理污水789.68万吨、拉运处理污水120.42万吨。 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我市将全市城市环卫保洁范围以外的所有行政村均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范围,实现“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管理、无害化处置”三个全覆盖,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全面推广邹城市乡村物业、任城区信用(志愿者)+人居环境、微山县村庄公共区域“微治理”等做法,制定下发《关于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六项行动的通知》,围绕“五清、三化”等重点任务,在全市范围内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夏秋冬战役”,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洁、有序、美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