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山县黄河农耕文明档案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10-28 10:52
浏览次数:
■黄秀娟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农耕文明的传承与活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梁山县将馆藏的黄河农耕文明档案转化为发展动能,从历史智慧中汲取养分,为现代农业注入蓬勃生机,在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双向奔赴中,书写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答卷。 筑牢沿黄农业发展“历史根脉”。梁山县档案馆馆藏的贾堌堆、青堌堆遗址农耕文明档案,详尽记录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的生存智慧,为当代滩区耐逆作物育种提供了重要历史参照。馆内保管的上万盒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覆盖全县91万亩耕地的土地用途、地力等级和土地类型等重要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化手段处理,形成5.07TB 的电子资源数据库。如今,梁山县沿黄滩区的5万亩高标准农田带正是依托这份“土壤档案”科学布局,更好地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赋能沿黄农业转型升级。梁山县“历史档案+现代科技”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沿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通过档案馆的气候与疫病档案查询,杨营镇肉牛养殖户的日常工作从“凭经验”变成了“查数据”,助推全镇肉牛年出栏量突破10万头。馆驿镇黑皮鸡枞菌种植在馆藏传统技艺基础上,结合档案中当地历史上湿度、温度变化数据,优化出“恒温发酵+分层覆土”技术,提升了单棒产量,产品合格率也从78%提高到96%。馆驿镇已形成“种植+加工+电商”产业链,黑皮鸡枞菌还成功进入济南、郑州等城市的大型商超。 支撑沿黄农业品牌建设。围绕“黄河农耕·梁山良品”品牌建设,梁山县档案馆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打造了黄河农耕文明档案展示区,通过梁山黑猪、韩岗韭菜、马营葡萄等特色物产的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的结合共同呈现了梁山农耕文化的演变。梁山黑猪的养殖档案成为梁山黑猪入选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的核心依据,也让其市场售价较普通猪肉高出2—3倍。韩岗韭菜通过“档案追溯+品牌认证”,亩产收益较普通韭菜提升50%。马营镇的葡萄种植传承档案中记载的“短梢修剪”“疏花疏果”传统技艺,经技术改良后,亩产达5000斤,还催生了“葡萄采摘+农耕体验”乡村旅游体验项目。截至目前,梁山县农耕文明档案已为72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提供品牌支撑,总产值突破80亿元。 服务农村民生保障。为让档案服务直达田间地头,梁山县档案馆依托档案信息化“六级联动”平台,将涉农档案查询服务延伸至村一级,农户只需通过“在鲁查档”档案服务平台,即可获取耕地的土壤属性、种植信息等资料。农户通过查询档案,还能掌握耕地的土质与肥力,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实现亩产增收。针对滩区易受水患影响的特点,档案馆专门整理出历代治黄与农业救灾档案,为防汛救灾提供了历史借鉴。 (作者单位:梁山县档案馆 本文系2025年度济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黄河农耕文明档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研究——基于梁山县赵堌堆乡的创新探索”(项目编号:25JSGX074)阶段性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