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大力推进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培育工作
发布日期:2025-03-11 09:33
浏览次数:
农机社会化服务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关乎粮食稳定安全供给,也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力抓手。2024年以来,邹城市依托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了一批市场运营、政府支持、平战结合、指挥高效的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区域农机服务中心”)。 目前,邹城市建成10家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其中济宁市级2家、县级8家,从业人员380余人,年度农机服务收入6000余万元,作业面积达到30万亩,覆盖了主要粮食产区,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服务网络,为周边农户提供了便捷的农机作业服务,有效提升了邹城市区域农业机械化生产和防灾减灾能力。2024年,邹城市承担实施了省级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提升防灾救灾能力暨加快培育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为济宁市农机系统唯一。 政策落实见实效。实施大规模农机装备更新行动,对各行业农业机械应补尽补,用足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政策工具,加力刺激农机市场需求,培育农机消费新业态新热点。近三年,邹城市落实中央、省级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共计4439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7320台,惠及农户4713户。2023年以来,连年实施现代农机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提升工程,全面提高区域农机服务中心的管理、经营、服务能力,推动邹城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人才培养促发展。整合高素质农民培训资源,加大农机手、维修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培育力度,培优育强农机人才。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广大农民传授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操作方法,有效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操作技能。2024年,举办各类培训活动50余次,覆盖2100余人次,全面提升高性能播种、粮食烘干、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到位率,全面提升区域农机服务中心人才队伍建设。 技术创新增活力。推动种养模式、作物品种与农机装备配套,强化新型高端农业机械示范引领,推广高性能播种机、植保无人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作业质量。比如,引入卫星导航平地机,利用“三点定位”“S型路线”实现地块数据实时采集,节约灌溉用水10%,幼苗成活率提升15%;顺利实施完成“小麦玉米单产提升机械化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项目,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科学设计机具配置模式,小麦、玉米亩均增产达5%以上,节本增效130元以上。 (通讯员 王广鹏 秦亚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