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众报 | 优化种植结构,持续健全蔬菜产业链

发布日期:2025-07-24 16:23
浏览次数:

优化种植结构,持续健全蔬菜产业链

济宁及周边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大蒜产区,多年来,当地大多采用蒜粮或者蒜棉轮作的种植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当地蒜农收入,最近10年,山东省现代农业技术产业蔬菜体系在金乡大蒜主产区推广新型栽培模式。

当地传统种植模式大多是大蒜—玉米轮作,5月底6月初大蒜收获后,播种玉米,10月份玉米收获,再种大蒜。由于辣椒对光照反应不敏感,适合与其他作物套作,通过推广新的大蒜—辣椒—玉米套种模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采用该技术模式,辣椒增产幅度达到15%左右,且辣椒质量显著提升;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15%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10%以上,亩增收1200元以上。

大蒜与辣椒套种时,正值6月份,骄阳似火。王淑芬在田间给农民讲课,时常汗水湿透衣服。当时智能手机在农村尚未普及,为了让菜农熟悉技术,她安排工作人员,把田间讲课内容拍摄下来,刻录成光盘,分发给菜农,让大家反复观看。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传播新技术也越来越便捷。只要把讲课内容拍下来,发到微信群里就行,农民朋友能随时观看。”王淑芬说。

针对济宁及周边地区大蒜套种加工型辣椒机械化作业难以实施、人工成本较高等问题,蔬菜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围绕“加工型辣椒蒜后及时机械化定植”开展技术攻关。从加工型辣椒品种选用、辣椒育苗、5月下旬大蒜收获后及时机械化定植,到定植后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形成了加工型辣椒蒜后及时机械化定植技术规程。

为解决山东加工型辣椒品种不足和高效种植技术问题,蔬菜体系相关专家育成了4个加工型辣椒新品种,并探索辣椒种子丸粒化处理技术,集成地膜覆盖、精量机械播种和膜下滴灌等技术,实现了机械起垄、铺设滴灌带、覆盖地膜、丸粒化种子播种一次完成。

记   者:李伟

编   辑:刘雯

来   源:大众报业·农村大众客户端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