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情况调研

发布日期:2014-10-28 10:58
作者: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浏览次数:
 

为了掌握济宁市市水肥一体化发展利用情况,根据鲁土肥字〔20146号《关于组织开展土肥水调研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要求,我市组织人员对全市进行了一次集中系统的调查。至10月底,已基本摸清了我市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宁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30多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529多万亩、玉米381多万亩、稻谷69多万亩、棉花110多万亩。蔬菜播种面积311多万亩,其中西瓜播种面积37多万亩、甜瓜13多万亩、草莓04多万亩。设施蔬菜6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10万亩、大拱棚37万亩、小拱棚18万亩;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4万亩(主要应用于日光温室,占面积的40%)。果园面积26万亩。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小麦、玉米等大田粮食作物上还未有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用户,只在蔬菜及果树上有部分使用该项技术,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蔬菜的面积占总设施蔬菜播种面积的6.46%,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果树面积占果树总面积的2.98%

二、各项费用情况

水肥一体化所采用的主要节水灌溉措施一般为滴灌、微喷、喷水带。据调查,按照材质的不同,每亩地滴灌设备投资300-3000元不等。普通设备一般为300-500/亩,安装变频设备的地块一次性投资可到3000/亩;除主管道外,薄壁滴灌帯一般一年一换或两年一换。

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用户根据不同的作物所需肥料的不同,每亩地肥料费用为900-4000元不等。所施肥料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复合肥为辅。其中有机肥大都采用鸡粪、猪粪或商品有机肥,根据种植作物的不同,一般用腐熟好的鸡粪或猪粪10-15/亩,或商品有机肥500-1000公斤/亩。复合肥一般用15-15-1517-17-17的硫酸钾型髙钾复合肥50公斤/亩。追肥以水溶肥为主,一般10天左右灌水一次,每次随水冲施水溶性肥料10-20公斤/亩。

据了解,规模蔬菜示范园微灌设备购自寿光公司,其它的设施由我市或外地农资市场配备。农民设备购买自行联系厂家安装,水肥一体化技术为聘请技术人员提供。

三、用工情况调查

据调查,一般作物平均10天左右浇水一次,每年需浇水30次左右,未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浇水用工大体在15个左右,施肥、打药及管理用工在100个左右。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用户除每年更换薄壁滴灌帯用工一个外,用于浇水及冲施肥的工可节省2/3左右。由于使用喷灌设施后,棚内湿度降低,作物病虫害减少,可降低打药次数,施肥、浇水、打药的总体用工可减少20个左右,可节约成本1000元,完全可以弥补购买材料的费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升蔬菜的质量。

四、产量效益情况

据调查,一般大棚亩收入在2.5-5万元左右。调查显示,草莓种植的面积占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绝大部分,且是大都采用大拱棚种植,一般亩产量在2500公斤左右,亩收入在2-3万元之间,套种玉米的还可多收入一千多元;露地大樱桃亩产量在400公斤上下,亩收入在3-5万元左右;保护地种植上还进行了大拱棚西瓜/西红柿和日光温室黄瓜/西红柿的调查,西瓜/西红柿一般亩产量在3800/4000公斤左右,年效益在5万元上下,黄瓜/西红柿的一般亩产量在15000/10000公斤左右,年效益将近9万元。

五、存在的问题

1、一次性投资大,主动节水意识淡薄。由于用水成本较低,农户对节水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加上水肥一体化设备一次性投资太大,又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农户对节水缺乏利益驱动,积极性不高。

2、管理上不适应。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加上有的户没安装过滤设施,冲施复合肥时容易堵塞滴头,引起老百姓的排斥,导致部分安装滴灌设施的用户又主动拆除的情况。

3、农民对节水灌溉认识程度不够,有的认为一滴一滴的浇水,担心对植物起不到灌溉的作用,认识不足。

4、普通滴灌施肥设施大都采用重力滴灌的方式,一是施肥不均匀,二是上水量不好掌握,因为没有变频设备,水量压力掌握不好容易导致管道爆裂。

5、水溶肥品种较杂,农户一是不懂得哪种作物该用哪种水溶肥,再是掌握不好肥料的用法与用量,导致乱用现象时有发生。

六、农民需求

1、由于施肥量不合理、蔬菜病虫害防治较宽泛,用药缺乏针对性,种植技术也有待提高,迫切希望蔬菜技术人员多入户指导和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2、目前农民最需要的是在水肥一体化技术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农民未使用该技术主要原因是费用偏高,希望国家能够出台相关政策支持该技术能够让农民都能用得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