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4-06-25 14:23
作者:胡英华
浏览次数:
水稻纹枯病又叫云纹病、烂库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优质品种和高产密植技术的推广,纹枯病危害越来越严重。病田一般减产10-30%,发生重的田块减产50%以上,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 纹枯病在水稻分蘖期就开始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茎秆、后期并蔓延到穗部。这种病害发病初期在水稻的茎基部出现暗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椭圆形病斑,这些病斑连在一起,由下部向上扩展,影响水稻抽穗和灌浆,造成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发病严重的植株茎基部腐烂,造成田间连片倒伏。 纹枯病的发病条件主要有2个方面。1是气象条件,高温、高湿有利于这种病害的侵染。当气温到达28-32℃,如果连续几天降雨,田间相对湿度就能达到90%以上,很容易引起这种病害的大发生。当气温20℃以下,田间湿度不超过85%,纹枯病很少发生;2是肥水管理条件,如果田间大量施用化学肥料,特别是偏施氮肥,造成植株旺长,田间郁闭,这种病害发生重;对那些长期深水灌溉的稻田,土壤透气性差,根系发育就弱,田间湿度又大,发生也重。 预防和防治的方法主要有: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等防治技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首先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抗耐性品种。2、要加强肥水管理,水稻移栽前要施足有机肥,控制N肥、增施P、K肥,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虫能力;再就是科学排灌,实行分蘖期浅灌水,孕穗期适当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对控制纹枯病效果显著。3、药剂防治,一定要抓住防治适期,也就是水稻分蘖末期,济宁市一般年份在7月下旬,当田间病墩率达到10%,就立即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或纹霉星或菌核净对水均匀后,重点喷施水稻中下部茎秆,能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