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15-05-21 17:22
作者:徐成忠
浏览次数:
 

一、夏玉米精量播种栽培技术的来历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普遍采用玉米机械化精量播种;至80年代,中国农业领域才开始出现“精量播种”,意思是“将种子按一定距离和深度,精确地播入土内,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目的。此法要求较高的种子质量和播种质量,玉米生产实践中鲜有应用且难以推广。进入21世纪,“精量播种”概念引进中国,开始实行玉米精致包装、种子包衣、精量播种,确保“一粒种子一棵苗”,称之为精量播种。

二、夏玉米精量播种技术的优点

工序简化  出苗后不再像传统条播或点播那样进行间苗、定苗等田间作业,节省劳力、降低成本。在规模化种植下,精量播种节本增效优势更为明显。

节省种子  传统的条播、穴播或点种,因种子发芽率多在85%左右,为了保全苗,一般每亩播种量2.53.5公斤(或每穴播34粒)。精量播种要求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每亩播种量仅有1.5公斤左右,用种量大幅度减少。

株匀苗壮  精量播种的种子经过精选和分级,粒型一致,粒重一致,按照该品种最适宜种植密度确定行距和株距,出苗整齐,分布均匀,水肥集中,通风透光良好。

药效较高  由于精量播种无须再进行间苗和定苗,减少了田间作业对田间喷施苗前除草剂药层的破坏,保证除草剂的药效。

三、夏玉米精量播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环节

良种良法配套  济宁市一年两熟区主要以小麦、玉米轮作为主,宜选择生育期适中、苞叶松散、抗倒、高产的耐密植玉米品种,以利机械收获。主要品种有:郑单958、登海605、登海618、浚单20、金海5号、鲁单818、鲁单9066等。

规范种植规格化  根据农艺和玉米机收要求,生产中一般采用60厘米等行距种植规格,利于玉米机械化收获整体推进,减少损失,提高秸秆还田质量,同时可为小麦播种创造良好环境,以利全年粮食高产。

机械作业一体化  近年来,单粒精量播种等技术集成变为现实,“耕整、施肥、播种”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选择玉米播种机械  正确选择玉米精量播种机(转勺式),提高玉米精量播种质量。此类机械操作简单、株距可调、精量播种、性价比较高。我市兖州区就有此类机械生产企业(山东大华)。

提高麦秸还田质量  小麦联合收割时,将秸秆切碎至510厘米,并均匀抛洒。选择在小麦完熟期的早8点至晚8点期间作业,以利提高收获效率,减少收获损失。避免在凌晨秸秆潮湿时作业,造成秸秆粉碎抛洒效果不好。或者是进行机械打捆、人工收集、运输田外等。目的是避免小麦秸秆对播种机械拥堵,改善夏玉米直播机械作业环境。

四、夏玉米机械精量播种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抢墒播种  收获小麦后及时抢墒播种,最好是前面收,后面播,实现小麦机收、切碎还田、玉米精播、化肥深施“一条龙”作业,促进玉米早发快长。墒情差时,可先播种后灌溉(浇蒙头水);旱作区应抢墒播种。我市玉米播期以61015日为宜。

合理密植  在行距一致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播种株距,达到不同品种所要求的种植密度。播量一般在每亩1.5公斤左右,耐密紧凑型玉米品种要达到45005000/亩,大穗型品种要达到38004500/亩,高产田一般取上限。

覆土镇压  玉米播种后,应覆土严密,镇压强度适宜,镇压轮不打滑。

合理施肥  种肥选用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提倡施用玉米缓释肥,减少玉米管理人工消耗;种肥应施在种子下方或侧下方,与种子相隔5厘米以上,且肥条均匀连续。亩用复合种肥1015公斤;全部生育期肥料(长效缓释肥)5060公斤。

及时除草  在播种后当天或3天内喷施化学除草剂,均匀覆盖土壤地表面;对害虫基数量大的地块,要添加杀虫剂均匀混合后一次喷洒。

防旱排涝  夏玉米整个生育期应结合天气情况及时浇水,注意浇好拔节水、孕穗水,特别是在大喇叭口需水临界期,要适时灌溉浇水,保证水分供应,防止“卡脖子旱”。要及时疏通田间渠道等灌排系统,保证玉米生长期间灌排畅通。做到遇旱浇水,遇涝排水,以确保玉米健壮生长的需要。

防病治虫  在整个生育期,发现病虫害及时对症施药防治。苗期重点防治粘虫、蓟马、蚜虫、灰飞虱以及地下害虫,中后期重点防治2代玉米螟和蚜虫。在玉米大喇叭口期普遍用药一次,可防治玉米中后期多种病虫害,减少后期穗虫基数,减轻病害流行程度,即为“一防双减”。

联合机收  当前生产中应用的玉米品种多半生育期较长,因此要适当晚收,最佳收获时间为玉米苞叶变松枯、籽粒变硬、乳线消失时。我市一般在9月下旬末至10月上旬初为玉米成熟收获期。此时收获即能保证玉米充分成熟,又能保证下茬小麦有适宜播期,实现玉米、小麦双增产。同时,采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收获,收获时玉米秸秆也直接粉碎还田。机械收获两季秸秆还田,即可培肥地力,又能解决因焚烧秸秆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