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当前苗情及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17-08-01 11:55
作者:市农技站
浏览次数:
今年我市玉米苗情主要有以下8个特点:1、主导品种突出。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品种共有6个,分别是郑单958、登海605(618)、浚单20、隆平206、先玉335和鲁单818,这6个品种种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72.2%。2、苗情好于去年。5月下旬和6月上旬我市均有15mm以上的有效降雨,对玉米播种出苗特别是丘陵旱地玉米的播种出苗十分有利。据统计,全市玉米6月10日前播种面积占41.9%,比去年同期增加1个百分点,6月10~20日播种占55.9%,比去年同期减少1.9个百分点,6月20日后播种面积占2.2%,比去年同期增0.9个百分点。播种大流集中在6月7~14日,与去年基本一致,比往年提早3~5天。6月上旬全市普降中到大到暴雨(平均降雨量54.2 mm),旱地玉米幼苗期生长发育也都一致、苗齐苗匀。 针对上述苗情,今年夏玉米中后期管理的技术要点有4条:1、科学管理,防涝除旱。因自玉米播种以来,强对流天气频发。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化科学田间管理,保证排水干道和田间排水系统畅通,大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除涝;开花后若遇旱要及时浇水除旱。对容易发生倒伏的地块,可采取中耕培土、化学控旺等措施,促进气生根发育,提高植株抗倒能力。进入大喇叭口期至开花抽雄期,要及时拔除田间病小弱株,减少养分消耗,提高田间通风透光强度。2、科学用肥,分次施肥。由于种肥同播面积较大,但不少地块用量偏少,种类不全。当前的重点工作是底肥和苗肥施量不足的地块,要借墒重施穗肥。对高产地块及叶色转淡有可能早衰的地块,在抽雄后开花授粉前补施花粒肥,养根保叶,防止早衰,增强灌浆速度,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3、科学预报,防治病虫。强化预测预报,科学防治病虫害。坚持病虫兼治,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好“一防双减”工作。大喇叭口期一次施药病虫兼治。特别是注意防治玉米螟、玉米蚜、黑穗病、褐斑病、穗腐病、锈病的发生危害。地势低洼潮湿的地块注意防治农田蜗牛。4、科学谋划,适期晚收。科学谋划适期晚收技术,注意引导,大面积推进、连片方推进、整村镇推进、农机农艺联合推进,避免联合收割机过早下地;要早宣传、早发动,改变农民以往9月中下旬收获玉米的习惯,将玉米收获期推迟到9月底10月上旬初,高产地块推迟到10月上旬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