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1+1+X”模式以镇带村发展集体经济 —— 济宁市鱼台县罗屯镇

发布日期:2021-11-22 15:22
浏览次数:


摘要:罗屯镇立足镇域实际,确定扬长处打造美丽乡村与特色产业融合先行区、补短板以“两园两带”建设破解经济发展瓶颈的“一区两园两带”建设思路和行动计划。为推动集体经济壮大发展,罗屯镇坚持以镇带村,创新建立“1个平台公司+1个运营公司+X个合作社入股”的“1+1+X”模式,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突破村集体经济发展瓶颈,做活特色产业文章,打造乡村振兴罗屯样板。


一、基本情况

罗屯镇位于鱼台县境西北部,古称“永安寨”,距济宁城区40公里,距鱼台城区25公里,距金乡城区10公里,是鱼台县的“西大门”。镇党委设党支部31个,共有党员1063名。全镇总面积5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万亩,辖24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8216户,3.2万人。

罗屯镇是个纯农业乡镇,主要种植大蒜、辣椒、棉花等经济作物,工业经济发展相对薄弱,产业项目极少,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3家,且全为纺织、木材加工等落后产能企业,缺少园区规划,缺少龙头带动,工业经济指标在全县排名后位。面对这一现状,罗屯镇党委政府清醒的认识到,要想撕掉罗屯固有的“穷乡镇”标签,必须在招商引资、壮大产业、发展集体经济上下功夫。

二、主要做法

(一)牵头成立平台公司。发展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村级层面各自为政、发展态度消极,原有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存在资金风险大、产业基础薄弱等问题,村集体经济发展难见起色。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罗屯镇充分发挥镇级统筹协调作用,变由村“单打独斗”为镇级和乡村振兴服务队引领支撑,镇级牵头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利用市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帮扶资金130万元,投资建设罗屯镇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征地120亩建设标准化果蔬大棚基础设施,为村级搭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农业发展平台,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缺少资金集聚、产业基础的问题。

(二)主动引进运营公司。自2018年鼓励各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不少村结合本村实际种植优质果蔬,刘庄村赤松茸、贝贝南瓜、特色甜瓜初具规模,屈庄村彩虹西瓜、红心火龙果极具特色,八户村太空莲蓬、莲藕品质优良,但这些优质农产品普遍面临着因缺乏市场运作而找不到销路、卖不上价钱的窘境。为解决村集体经营缺思路、少办法、没渠道等难题,由镇政府主导鱼台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山东堃舆美邑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开展水果丝瓜等项目研发、种植;与山东联盛菌业科技公司合作,打造黑皮鸡枞菌立体种植。这两个公司与罗屯镇其余9处大棚项目达成订单农业协议,万禾平台公司与堃舆美邑农业、联盛菌业签订合作协议,由万禾农业投入大棚等固定资产,由堃舆美邑农业和联盛菌业负责合作项目的日常经营管理和销售工作,万禾平台公司每年可获得30万元保底分红,同时享受每年按总赢净利润20%-35%分红。

(三)广泛吸纳集体入股。村级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是混改的初衷,那么如何调动村级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的积极性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为充分调动村级发展积极性,罗屯镇组织各行政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进行现场观摩,宣传集体增收新路径,目前已有24个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股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时,罗屯镇注重发挥运营公司优势,依托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包装销售的方式,实行抱团发展,凝聚发展合力,有效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量水平。

三、取得成效

自提出“以镇带村”发展高效农业项目以来,罗屯镇已建成2个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140亩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建设连体棚、育苗棚、暖棚等果蔬标准化大棚3万平方米,全镇24个村级合作社走上了蔬果规模化、订单式种植销售的道路,截止2021年9月底,全镇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入股的村,集体经济超过5万的有14个,超过10万的8个。预计两个项目盈利后,每年为各村增加集体收入3万元以上,带动周边300余名群众就业,两个基地每年实现劳务收入500余万元。

四、经验启示

罗屯镇探索“1+1+X”模式,发挥镇级引领作用,将混合所有制经营模式引入农村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有效突破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瓶颈,并从中总结出三点经验启示:

一是该模式突出镇级统筹引领。发展集体经济仅靠村不行,村级存在各自为政、等待镇安排、被动发展消极态度,集体经济靠占地补偿、资产发包等,难见起色,思路、技术、资源等都跟不上,镇级层面必须发挥行政优势,发挥引领作用。

二是该模式打破村企合作壁垒。村企合作存在的最大障碍就是双方之间缺乏信任,镇领办新型混合所有制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公司作为双方信任桥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通了私企和村之间互不信任的梗阻,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

三是该模式实现三方优势互补。镇级负责引导投资、财务监督、调解争议,发挥行政优势;企业负责生产经营,发挥效率优势;村集体负责配套服务、提供就业岗位,发挥资源优势。三方发力趟出一条产业集聚、集体增收、农民受益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