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济宁市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展播(七)嘉祥县强力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2-12-19 12:40
浏览次数:
嘉祥县深入实施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不断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同时,积极搭建关联紧密、抱团发展、利益共享的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创新政策扶持、人才对接、技术指导和金融服务的载体,全力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一、“党支部+合作社+资产”,推行“资源利用驱动型”发展模式。近年来,嘉祥县全面推开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清理清查工作,对村集体资产资源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通过挖掘整合村内闲置的集体耕地、河堤、林场、水面等资产资源,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农村大量闲置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通过清理清查,全县共处置不规范合同3827份,年均新增村级集体收入1579.16万元。仲山镇胡契山村结合清产核资,收回了长期被个人侵占的“大小苹果行”399余亩,在村党支部引领下,以900元/亩的价格重新发包租赁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盘活了资产,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2万余元。 二、“党支部+合作社+项目”,推行“特色农业撬动型”发展模式。2021年,嘉祥县以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为契机,整合扶持资金3500万元,确定4个镇街、70个村承接5个集体经济项目,发包给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村集体创收,来示范带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同时,充分发挥镇街区位、交通、名优特产、风土人文等优势,突出特点,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集体经济。如,纸坊镇朱街村钓鱼山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托中央扶持资金投入的1700万元,建设31座日光温室大棚和9座棉被拱棚,辐射纸坊镇34个行政村,村集体通过收取承包租赁费,每村每年最少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 三、“党支部+合作社+联盟”,推行“合作共赢带动型”发展模式。整合现有232家支部领办合作社、5个农业龙头企业、3个电商平台和乡村振兴服务队、第一书记等力量,统筹农业、财政、扶贫等部门的政策、资金、人才优势,组建区域性、产业性联盟25个,成立12个镇街分中心,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金融对接、政策引导等服务,实现了合作社抱团式发展。孟姑集镇前杜村是远近闻名的扫帚加工特色产业村,自明末清初,家家户户就在从事扫帚加工,具有“江北最大的扫帚加工生产基地”之称。村党支部依托这一特色产业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联盟,进行集约化经营,统一进货、统一制作、统一销售,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海内外市场,合作社联盟收取一定的服务费来实现集体创收。老僧堂镇李庄村流转土地570亩,成立千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盟,由党支部带头筹资180万元,建成21座标准农业大棚,先后种植网纹瓜、毛肚菌、韭菜、豆角等特色蔬菜,每个大棚纯利润可达2.1万元左右,按照村集体、合作社、社员、农户“1:1:4:4”的参股比例进行收益分红,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 通过深入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取得两点经验启示:一是必须旗帜鲜明加强党的领导。近年来,嘉祥县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的市场优势、生产优势双向融合,才得以实现村集体收入与农民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村党组织组织力与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必须配齐配强发展“带头人”。推进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得有一个能干事、干成事的村党组织带头人,有一个能奉献、讲民主的坚强班子。近年来,嘉祥县通过支部书记大讲堂、组织村党组织书记定期外出学习等系列举措,带头人队伍能力持续提升、视野不断拓宽。同时,通过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动态调整制度、人才回引等系列举措,为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储备了一批年轻力量,持续激发村级发展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