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农字〔2022〕87号 关于印发济宁市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2-08-23 15:52
浏览次数: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 为认真落实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确保政策有效落实,资金高效利用,围绕三农重点工作,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鲁农科教字〔2022〕35号)要求,结合济宁实际,制定了济宁市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请结合各县市区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3日 济宁市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方案 根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工作的通知》(鲁农科教字〔2022〕35号)精神,现就做好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围绕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强化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履行,推动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加大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示范展示和推广力度,加快信息化服务手段普及应用,大力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人才保障。 二、实施原则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强化农技推广体系公益性职责履行,拓展项目实施内容,大力推广粮油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高农技推广体系支撑服务中心工作的效能。 (二)统筹兼顾,综合实施。保障农业生产大县基本“全覆盖”,在全市11个县(市、区)开展实施,统筹考虑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机化等行业产业,并向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倾斜。 (三)强化支撑,完善体系。强化基层农技推广省市县三级培训力度,继续开展公费农科生定向培养,继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激发农技推广活力,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主体承担技术推广服务工作,不断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三、工作目标 农技推广体系不断健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在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建设22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遴选推广55项(次)以上农业主推技术,在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开展44次以上的年度主推技术展示示范活动,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确保完成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主推技术到位率”考核指标。对全市1/3以上在编在岗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市级组织培育543名业务精通、服务优良的农技推广人才。招募110名以上特聘农技员,健全特聘农技员管理机制。定向培养公费农科生29人,为 2018 级公费农科生落实定向就业单位。 四、重点任务 各任务县要综合考虑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机化等产业和行业领域,统筹实施。 (一)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履职能力。强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责履行,充分调动市县两级农技推广力量,全面支撑稳粮保供、大豆扩种、“菜篮子”产品供给、应对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重点任务落实,优先做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农业科技防灾减灾等技术指导推广服务工作。改进和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服务条件和服务能力,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与其他机构综合设置的,要确保专岗、专人履行农技推广职能。巩固完善“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推广人员+特聘农技员+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农技推广服务网。 (二)加快农业主推技术落地应用。完善市县农业主推技术遴选推介机制,聚焦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农机化、生态环能等领域,结合本地主导产业发展,组织专家遴选发布本县年度主推技术,加大良种良法良机推广力度。充分发挥2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引领带动作用,推动专家、农技人员和示范主体积极参与农技推广,巩固“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基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和规模。各任务县要成立技术指导团队,聚焦优势特色产业需求,精心遴选5项以上主推技术,形成易懂好用的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等平台落实推广应用任务,积极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加快先进技术进村入户到田。继续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服务机制,因地制宜完善服务机制,将农技服务与当地农业生产紧密衔接,促进粮油作物提高单产,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三)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以农业重大技术推广任务为牵引,积极争取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以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引领,推广“食用菌(木耳、长根菇)菌包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探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基地)”四位一体的协同推广模式,构建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农业技术协同推广新机制新平台,推动农业科技与农业产业有机融合、农业技术服务与农业产业需求有效对接,加快促进农科教、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健全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落地应用机制。 (四)打造先进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平台。各任务县要聚焦县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设不少于2处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统一树立“2022年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制定示范基地遴选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大与23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创新团队技术优势,共同打造农业科技示范展示样板基地。任城区要按照技术示范到位、农民培训到位、产业引领到位的要求,加强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建设管理与指导,加大支持力度,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年度任务,开展绩效考核。参照国家示范展示基地建设标准,具有相应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的县市区要积极建设省级示范展示基地。国家、省级示范展示基地建设方案要单独制定,经市局审核后报省厅备案后印发。各任务县要聚焦主要农作物和规模养殖全程机械化,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遴选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等作为示范主体,选派技术指导员对其开展指导服务,加强农机农艺融合集成应用展示示范,加快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方案,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的主力军。 (五)加大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各任务县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从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中,招募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技术专长、服务意识协调能力较强的人员作为特聘农技员,开展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每个县原则上要招募特聘农技员10人以上,有效解决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任务县要与特聘农技员签订服务协议或合同,约定服务期限、任务、收入等,组织特聘农技员开展农技指导、咨询服务、政策宣贯,重点强化特色产业农技服务。泗水县、汶上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要出台特聘动物防疫员、家畜繁殖员实施办法、管理办法、考核办法并报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备案,指导本县招募特聘动物防疫员、家畜繁殖员,签订购买服务合同,开展畜牧技术服务。特聘农技员、动物防疫员、家畜繁殖员的招募、使用、管理、考核,各任务县要按照发布需求、个人申请、技能考核、研究公示、确定人选、签订协议等程序进行,全程公开透明,广泛进行公示。完善特聘人员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管理,稳定聘任与动态调整相结合,优先续聘考核优秀人员。强化工作监督,通过信息平台对特聘人员履行任务情况进行在线动态管理。 (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综合素质。完善省市县三级基层农技人员培训机制,加强课程体系和培训师资库建设,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积极配合省级遴选农技推广骨干人才统一参加不少于5天的脱产业务培训。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发展,市县两级分别开展不少于5天的农技人员能力提升和知识更新培训,其中实训课程不少于2天,确保全市1/3以上在编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做好2022年公费农科生定向协议签订,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进入农技推广队伍,积极为我市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补充新鲜血液。 (七)大力支持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发展。各任务县要加大对省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优先遴选农业科技服务公司、专业服务组织、科技服务能力较强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作为示范主体或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引导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建立“田间学校”等方式开展先进技术试验示范。支持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星级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发挥其在粮油生产和产业发展方面的典型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 (八)创新农业科技县域服务模式。支持嘉祥县、汶上县创建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积极对接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充分利用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创新团队技术优势,建立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与基层农技人员、新型经营主体密切合作的产业技术顾问制度,重点围绕大豆单产水平提升和带状复合种植等种植面积扩大的科技需求,着力重大品种选育、农机农艺配套、耕地质量提升、加工增值等关键领域,推动大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等关键环节一体化部署,夯实第4大粮食作物增产科技自强基础。支持优势任务县根据工作实际,与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开展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积极争取省级认定,对共建意愿强、与技术单位合作基础好的县认定为“山东省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国家大豆科技自强示范县年度工作方案和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方案的制定都要切实可行,经市局审核后报省厅备案。 (九)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普及“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手段,引导广大农技人员和特聘农技员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信息平台,鼓励广大示范主体利用信息平台获取服务,发挥信息平台在管理决策和快速精准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强化农技推广补助任务成效展示,承担任务的农技人员、特聘农技员、服务主体等均须在“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填报服务做法和具体成效。对于年度任务支持的示范基地、示范主体、人员培训、特聘农技员(特聘动物防疫员、家畜繁殖员)招募、主推技术推广等工作,要安排专人及时填报信息平台,全程线上动态展示。要将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和年度任务线上应用纳入市县两级农技人员培训课程。 五、有关要求 (一)强化组织管理。市局专门成立专项指导工作组,指导各任务县做好任务实施工作。各县要组织专家编制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实施方案,对目标要求、工作内容、资金使用及推进措施等做出全面、具体、明确的安排部署;实施方案要聚焦年度重点、创新实施方式、压实工作责任,经报市局审核备案后印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调度、及时总结,健全档案管理,做好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确保任务规范实施。 (二)强化绩效评价。农业农村部通过在线考评、实地核查、重点任务考评等方式开展全过程绩效考评,同时依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对年度任务基本信息、实施情况、取得成效等实行线上“全覆盖”动态考评。省厅将继续加大任务实施绩效管理并进行通报。市级将建立健全项目执行定期调度督导机制,及时掌握各任务县项目执行进展和资金使用情况。各任务县要按照《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明确绩效目标,强化过程管理,严格绩效考核,确保项目实施符合各项规定要求。对未纳入建设任务的各项支出不得列入本项目财政资金使用。 (三)强化总结宣传。积极挖掘、系统总结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和补助任务实施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典型推介、经验交流等方式,借助《济宁农业—专家课堂》电视栏目,加大宣传推广,扩大社会影响力,全方位展示农技推广体系良好形象和作用发挥情况,为农技推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夯实我市农技推广基础。 联 系 人:葛 林 联系电话:0537-2348385 电子邮箱:nyjkjk@ji.shandong.cn 附件:1.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专项指导工作组 2.济宁市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指标分配表 济宁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8月23日 附件1: 济宁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 实施专项指导工作组 为指导各任务县规范实施农技推广任务,确保专项效益发挥,根据农业农村厅部署要求,市局专门成立农技推广任务实施专项指导工作组,负责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实施全程管理。工作组具体组成如下: 一、组 长 程高岫 市农业农村局一级调研员 二、副组长 郭东坡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芮 言 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主任 谢召勇 市农业农村局计财科科长 王 超 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科长 王 绪 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动物卫生科二级主任科员 三、成 员 崔 伟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杨迎春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于安玲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 吴玉川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作物技术推广部部长 胡英华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物保护部部长 成 冰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部部长 时彦民 市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中心渔业监测服务部部长 马亚军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站长 戈振周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教育培训部部长 李传学 市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研究员 附件2: 济宁市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任务指标分配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