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预报(2023年第13期)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3-06-15 17:35
浏览次数:
农作物病虫预报 第13期 济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2023年6月15日 水稻病虫草害绿色防治技术意见 我市常年种植水稻65万亩左右,是我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受水稻稻瘟病、纹枯病及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迁害虫)等病虫害的影响,特别是优质品种和高产密植田块,严重威胁水稻的高产稳产,因此为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尤为重要。水稻全程病虫草害防控主要抓好播种期、大田移栽期、分蘖拔节期、抽穗扬花期四个关键时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运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抓住防治适期科学用药,即害虫在卵孵化盛期至幼虫3龄前;病害在发生初期,及时进行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主要入湖河流滩地内重点宣传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等非化学农药控制病虫害技术措施。 一、播种期(5月上中旬)。播种期防控对象主要有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 1、恶苗病,也叫徒长病,种子带病菌,感病后分蘖少且多不抽穗,节间伸长,节间处长出许多白色不定根,病部有淡红色粉状物,严重的造成茎秆腐烂,后期产生黑色小颗粒。种子带菌,主要用农药处理种子,在播种前晒种2-3天,可用45%咪鲜胺水乳剂3600-7200倍液浸种,或者18%咪鲜·杀螟丹悬浮种衣剂800-1000倍液浸种,兼治水稻干尖线虫病。 2、干尖线虫病,也叫白尖病,抽穗期表现明显,最上部的2片叶尖开始变黄褐色,逐渐变灰白色枯死,枯死部分扭曲卷缩成干尖,病健交界处有明显的褐色界纹,受害叶片小,结粒少,千粒重低,造成不同程度减产。该病害是由干尖线虫危害造成的,线虫主要在种子中越冬,种子带虫。防治可选18%咪鲜·杀螟丹悬浮种衣剂800-1000倍液浸种,兼治恶苗病;生长季节把带虫植株带出田外销毁。 二、水田移栽期(6月下旬)。防控对象主要是杂草。我市稻田杂草主要有稗草、莎草类、千金子、酸模叶蓼、野慈姑、鸭舌草、眼子菜、旱莲草等。插(抛)秧后5-7天,可选用10%吡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4-20克/亩拌细土20公斤与分蘖肥一块均匀撒施封闭除草,并保持3-5厘米水层5-7天(田间水层不可淹没芯叶),有效防除阔叶、莎草、稗草等。(旱直播水稻,在稻苗2叶1心期,可选25%氰氟草酯微乳剂25-30毫升/亩兑水后茎叶喷雾,有效防除千金子、稗草、马唐和牛筋草,有效替代五氟磺草胺等除草剂。 三、分蘖拔节期(7月下-8月上)。防控对象主要有:纹枯病、稻叶瘟病、细菌性基腐病、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 1、纹枯病:俗名烂库病,在水稻分蘖期就开始发生,主要危害叶鞘、叶片、茎秆、后期并蔓延到穗部。发病初期出现暗绿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云纹状斑,由下部向上扩展,影响水稻抽穗和灌浆,造成秕谷增加,千粒重下降。发病严重的植株茎基部腐烂,造成田间连片倒伏。 2、稻叶瘟:一般侵染叶片,有急性病斑和慢性病斑,潮湿条件下,急性病斑叶片正反两面都产生大量灰色霉层,扩展流行迅速,严重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慢性病斑在叶片背面有灰色霉层,扩展速度较慢。 纹枯病和叶瘟病的绿色防治技术:1是加强肥水管理,水稻移栽前要施足有机肥,控制N肥、增施P、K肥,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能力;再就是科学排灌,实行分蘖期浅灌水,孕穗期适当排水晒田,降低田间湿度;2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一定要抓住防治适期,这两种病害的防治适期都在水稻分蘖末期,济宁市一般年份在7月中下旬,当纹枯病病墩率达到5%,首选生物农药--12%井岗·蛇床素可溶液剂50-60毫升/亩,化学农药可选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50毫升/亩或240克/升噻呋酰胺悬浮剂23-33毫升/亩进行喷雾。叶瘟初发期,就立即进行喷药防治,可选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50毫升/亩喷雾。 3、细菌性基腐病。主要危害根茎部,发病初期出现边缘褐色斑,剥去叶鞘可见根节部变黑褐色,后期根节腐烂,伴有恶臭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独特症状是病株根节变为褐色腐烂,区别于螟虫危害的枯心苗等。7月下旬是第一次发病高峰期,应普治一次,以压低菌源基数;8月底9月初是水稻抽穗期,应再防治一次。防治可用20%噻菌铜悬浮剂125-160克/亩兑水均匀后重点喷施水稻根茎部,兼治细菌性条斑病。 4、二化螟和大螟。又名钻心虫,蛀杆虫,以幼虫钻柱到叶鞘茎杆内危害,造成枯鞘、枯心、白穗,在济宁一年发生两代坚持“狠治一代”,减轻一代造成的枯心苗,压低虫口基数,控制二代危害。 第一代防治适期:一般年份6月8-11日;第二代防治适期:8月11-14日。防治农药:可选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5毫升/亩兑水后均匀喷雾,或20%阿维·甲双肼悬浮剂20-30克/亩均匀喷雾。有效替代阿维菌素、三唑磷、毒死蜱。 5、稻纵卷叶螟:成虫有趋光性、迁飞性,以幼虫卷叶为害,幼虫藏在苞内啃食叶肉,仅剩表皮呈白色条斑,危害严重的田块稻叶一片枯白,影响光合作用,空瘪率增加,造成千粒重降低,一般减产20-30%,重的50%以上。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的两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不能越冬,成虫随气流远距离迁飞,春夏季向北迁,秋季迁回南方越冬。一般年份7月下旬大量成虫随暴风雨迁入我省产卵繁殖,8月初为幼虫孵化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一旦错过这个时间,幼虫2龄后就能卷叶危害,防治达不到理想效果。防治首选生物农药-1%苦皮藤素水乳剂30-40毫升/亩,化学农药可选25%乙基多杀菌素水分散粒剂12-15毫升/亩兑水后均匀喷雾,或者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10-20毫升/亩,或者20%氟虫双酰胺悬浮剂10毫升/亩兑水均匀喷雾。 四、抽穗至扬花期(8月下-9月上)。抽穗扬花期防控的主要病虫有:穗颈瘟、谷粒瘟、节瘟、稻曲病、褐飞虱。 1、穗颈瘟、谷粒瘟、节瘟:穗颈瘟侵染水稻穗颈部和穗轴,后沿穗颈向上、下扩展蔓延,病部呈黑褐色,发病早易形成白穗,发病晚谷粒不饱满。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8月底9月初是水稻破口期(开始抽穗),若遇连阴雨,加气温偏低,穗颈瘟将重发生。谷粒瘟使颍壳变灰白色,形成秕谷。节瘟一般在抽穗后发生,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节部易折断,形成白穗。防治稻瘟病策略,即破口期、齐穗期各防治一次。防治方法可选20%稻瘟酰胺悬浮剂52.5-70毫升/亩或25%咪鲜胺水乳剂80-100毫升/亩均匀喷雾,或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30-50毫升/亩,兼治稻曲病。 2、稻曲病 又名稻黑穗病,扬花期感病, 病菌侵染穗部个别谷粒,首先在颖壳合缝处露出淡黄色菌块,后膨大如球,包裹全颖壳成墨绿色,最后龟裂,散出墨绿色粉状物。水稻扬花期雨日多,田间湿度大,一般发病重。在水稻扬花期如遇连阴雨,雨停后及时用农药喷施穗部,首选生物农药--12%井岗·蛇床素可溶液剂50-60毫升/亩,化学农药可选30%氟环唑悬乳剂15-25毫升/亩或25%咪鲜胺水乳剂60-70毫升/亩均匀喷雾,有效控制稻曲病发生,兼治稻瘟病。 3、褐飞虱:成虫有趋光性,以成虫、若虫群集于稻株基部刺吸危害,在茎杆上形成棕色斑点,严重时下部茎杆变黑腐烂,造成水稻成片倒伏,籽粒不实,重的形成白穗,减产严重。褐飞虱是水稻的两迁害虫之一,在山东省不能越冬,在南方越冬,一般年份7-8月成虫随暴风雨迁入我省产卵繁殖,8月下旬为若虫孵化高峰期,是化学防治适期,可选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10-16毫升/亩,或者10%烯啶虫胺水剂25-30毫升/亩重点喷施水稻中下部;物理防治是田间增设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卵虫量。一般盛夏暴风雨多,不炎热,而晚秋(9-10月份)温度偏高有利于褐飞虱繁殖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