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培育案例丨山东友和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让秸秆变菇 让菌渣变肥

发布日期:2025-11-04 14:18
浏览次数:

山东友和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为己任,围绕建设“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零污染”的现代食用菌企业目标,突出“绿色、生态”产业优势,依照数字经济引领绿色发展模式,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帮助工厂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公司不断提高企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现已经发展成为集食用菌研发、制种、培训、种植、智能化周年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推动济宁市乃至鲁西南地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农业行业领军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生态循环示范企业、山东省食用菌行业优秀龙头企业等称号。

优化生产工艺,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公司以智慧农业发展为契机,以优质、绿色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为主线,引进先进技术、自动化设备,将农产品加工下脚料、玉米芯、米糠、麸皮、啤酒糟等廉价农业原料及副产品作为栽培原料,年可消耗当地农作物下脚料8.15万吨。生产过后产生的菌渣、培养基等3万吨废料,运用生物质堆肥、牲畜饲料等技术,做到“吃干榨净”,既降低了生产成本,又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消除了环境污染,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公司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友和庄园”金针菇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中国食用菌产业“十二五”优秀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入选山东知名农产品名录、“济宁礼飨”产品。

优化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用物联网技术和MES平台实时采集高质量、规模化数据,建立包含批次的生长档案和异常状态处理档案,按照食用菌生物机理和标准化机理建立食用菌生长和生产的算法和模型,后台软件通过对数据进行评价和分析,实现数据根据工艺流程自动流转、数据流转实时推送。同时,建立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平台,将数据分析成果与总公司及各分公司进行共享流通,实现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依据不同地区分公司订单量与库存数据,智能调配原材料采购与分配,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设备维护数据共享,使总公司统一安排维护计划,优化维修资源。人力数据共享让人员依业务量灵活调配,杜绝人力闲置或短缺,在原料、设备、人力等多层面全方位达成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持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经济效益。创新联农带农,菇农收益高效化。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食用菌产业链中的引领作用,公司统一供种、统一指导、统一回购,形成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降低菇农风险,吸引更多农户参与到食用菌产业中来。截至2024年底,累计带动创建订单式原料基地达2.2万亩,带动订单农户超过1万户,原材料金额达到1.69亿元,推进了当地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带动全市食用菌种植面积300万平方米,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优化能源控制,实现节能降耗。能效管理系统可以对在线电能质量监测装置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和过滤,并存储在中心数据库,形成数据报表。技术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报表进行电力、燃气、水和燃油等能源成本控制,还可以灵活设定报警条件,包括价格水平、发电量、累计输出电量等,对能耗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和分析,对传统的工艺工序进行优化,提升能源利用率。例如,在车间应用的智能温控技术,可以根据室内外温度和生产需求自动调节空调运行参数,从而避免能源浪费。通过这些基于能源数据分析对传统工艺工序的持续优化,不断提升能源利用率,让企业做到节能减排,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物联网系统后,经过生产管理的优化,友和集团菌类鲜品产量提高8%~10%,由原来的日产450吨提升到日产500吨,综合成本降低10%以上,人工效率提高10%以上,菌渣实现100%利用。同时,物联网系统还可以对生产设备进行监控分析,促使企业实现生产环境优化和设备改造升级,通过优化升级,公司每月节省2万~3万元能源成本。


编辑:李贝贝

监审:王雪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