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区小孟镇:探索全链条稳粮增收新路径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发布日期:2025-07-08 09:18
浏览次数:

近年来,兖州区小孟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要求,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坚持“抓服务、抓流通、抓配套”统筹发力,有力确保稳粮增收、稳产增效。

抓服务

着力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

聚焦当前“农村人口向城区流动、务农人口减少”等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机械性能好、效率高、成本低、专业性强等优势特点,大力推广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的前提下,规范签订托管服务合同,由专业合作社提供“耕、种、防、收”多环节、全流程、专业化服务,有效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目前全镇拥有专业合作社113家、家庭农场69家,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5.1万亩,累计实现粮食增产3000余吨。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居间服务作用,在苏户等村试点推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肥料供应、统一机械耕作、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粮食销售的“五统一”粮食种植模式,实现了良种良技良法整村覆盖、全域推广,亩均为农户节约种子、农资、农机等成本150余元,粮食亩产提升10%以上。

抓流通

大力探索“订单农业”全新路径

做大做强粮食流通体系,依托本地益海嘉里粮油工业有限公司、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等大型粮油企业,大力发展粮食订单化种植,通过“农户+合作社+粮油企业”等模式,建立健全稳固的粮食供应关系,在收购环节锁定粮源,提前为农民提供优质售粮服务,让农民吃下“定心丸”无忧售粮,切实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目前全镇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5.5万亩左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4000余亩。紧盯粮食流通关键环节,着力提升粮食烘干、储存服务水平,推动粮食损失率由以前的3%下降到1%左右,最大程度减少流通环节粮食损失。

抓配套

切实打牢粮食稳产有力根基

加强高标准农田配套,扎实推进2.7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建高标准机井、沟渠、桥涵、生产路等农田基础设施,全镇高标准农田覆盖率达100%,有力确保“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实现“粮田变良田”。加强农业机械配套,持续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和农机装备水平,全镇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6万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85辆,小麦联合收割机185台,玉米收获机147台,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680平方米智慧粮食仓储项目,年粮食储存能力3000余吨;建成粮食烘干基地3处,日烘干能力400余吨,实现粮食“收、储、售”全流程不落地、少损失,切实提升粮食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