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 | 山东嘉祥县小麦种植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发布日期:2025-08-22 15:56
浏览次数:

本文收录于《农业工程技术-农业信息化》2025年第1期,目次30

摘要:该文探讨了山东嘉祥县小麦种植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效果。通过对比不同土壤类型和小麦品种的应用效果,发现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可进一步增强小麦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并详细阐述了技术原理、应用模式及其对小麦生产的具体影响。该技术通过精准水肥管理,优化小麦生长环境,为类似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农业绿色发展路径。

关键词:滴管;水肥一体化;嘉祥县;节肥


山东省嘉祥县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优化小麦种植管理。该技术通过精准水肥供给,对提高利用效率,增加产量,提升品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该技术在嘉祥县的应用效果,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

1 嘉祥县的小麦种植情况

嘉祥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气候温和,是山东省的小麦主产区。该县耕地面积77.8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4万亩,年产量约13亿斤,其中小麦种植面积达75万亩。


2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嘉祥县的应用现状

表1显示了不同管理策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面粉品质按100分制评分,分数越高品质越好。病虫害发生率评估了小麦生长期间的病虫害程度,环境影响考虑了水肥使用的环境成本。



3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原理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的现代农业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滴灌系统将水肥混合液直接输送至作物根区,缓慢均匀滴入土壤[1]。首先,肥料溶解于水中形成水肥溶液,经首部枢纽(过滤器、施肥器、控制阀门等)处理后,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最终由滴头或滴灌带的滴孔以低流量释放[2]。


4 嘉祥县小麦种植中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模式

嘉祥县在小麦种植领域成功应用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形成了以下三种主要的应用模式:

4.1 地表滴灌模式

地表滴灌模式通过在地表铺设滴灌带,将水肥混合液直接输送到小麦根区,具有成本低、安装维护简便的优势,适用于平坦麦田[3]。它能根据小麦生长需求精准灌溉施肥,提高水肥利用率,促进均衡生长,同时避免土壤板结,维持良好土壤结构。

4.2 浅埋滴灌模式

该模式将滴灌带埋设在地下2~3 cm的深度,这样更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减少水分蒸发。此外,浅埋滴灌带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从而延长了使用寿命。

4.3 地埋渗灌模式

在地埋渗灌模式中,主、干、支管埋设深度不小于60 cm,而毛管则埋设在25~35 cm的深度,这样的布局不会影响机械旋耕作业。灌溉水通过埋设在地下的渗水管均匀渗透到土壤中,为小麦提供稳定而充足的水分。

4.4 工作流程

肥料溶解:选用优质、高溶解度肥料,按施肥计划精确称量后在专用容器(如塑料桶或混凝土池)中溶解[4]。水温宜控制在15~25℃,边加肥料边搅拌,确保完全溶解,避免未溶颗粒堵塞系统。例如,尿素溶解时,每100公斤水可加入50公斤尿素,搅拌15~20 min。

过滤:溶解后的水肥溶液依次通过砂石过滤器、网式过滤器和碟片过滤器等。砂石过滤器去除大颗粒杂质,网式过滤器拦截细微颗粒,碟片过滤器进一步净化。根据水源水质和滴灌系统精度选择合适过滤器组合,如水源浑浊时,先经沉淀池沉淀,再依次通过三级过滤。

输送:过滤后的溶液在压力作用下经主管、支管和毛管输送至田间。主管管径大、承压高,连接首部枢纽和支管;支管将溶液分流至毛管;毛管上的滴头或滴灌带滴孔负责最终滴灌。安装时确保管道连接紧密、无泄漏,压力稳定,可安装压力表监测压力[4]。

滴灌:滴头或滴灌带滴孔流量依作物和土壤确定,一般1~8 L/h。滴灌时,水肥溶液缓慢滴入根区,在重力和毛管力作用下扩散,形成适宜养分浓度和湿润区域。应定期检查滴头堵塞情况,及时清理或更换。(参见图1)




5 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5.1 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经过多年试验与应用,嘉祥县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显著提升了小麦产量,在2020年至2023年期间,嘉祥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农田作为试验基地,通过对比试验的方式,深入研究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的施肥和灌溉方案,并严格监测了小麦的生长情况和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在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试验田中,小麦的产量普遍高于传统灌溉和施肥的农田。其中,示范基地的亩产从原来的450公斤提高到了500~520公斤,增产幅度达到了10%~15%。这一成果不仅验证了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有效性,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5]。

5.2 对小麦品质的影响

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嘉祥县小麦品质产生了积极影响,蛋白质含量提升了3%~5%,湿面筋含量增加了2%~4%,面团稳定时间也延长了1~2 min,这些改善使得小麦更适宜加工成高档面粉和食品。

5.3 极端气候条件下的表现及调整策略

5.3.1 干旱条件

表现:干旱致土壤缺水,小麦生长受抑,叶片卷曲枯黄、分蘖少、穗分化受阻。滴灌虽节水,但长期干旱仍使水分亏缺加剧,根系吸收难,产量损失30%~50%,蛋白质含量因胁迫降5%~8%。

调整策略:加密灌溉(3~5天/次),增单次灌水量;优化施肥配方,提氮肥10%~15%,增施钾肥与抗旱剂;用遮阳网、秸秆覆盖保墒。

5.3.2 洪涝条件

表现:暴雨洪涝使田间积水、土壤缺氧、根系腐烂。滴灌系统易受损,肥料流失严重,产量锐减40%~60%,且易发病害。

调整策略:清排水渠道;停灌施肥;雨后中耕松土;施生物菌肥和叶面肥;修复滴灌设备。

5.3.3 高温和低温条件

高温表现:高温时小麦呼吸强、光合弱,干物质积累少、易早衰。滴灌虽调温,但持续高温仍使灌浆期缩、粒重降,产量减少15% ~20%,品质变差。

高温调整策略:早晚灌溉降温;增灌水量和施肥频率;喷调节剂和叶面肥。

低温表现:低温冻害阻碍小麦生长,分蘖穗分化延迟或受阻,叶片冻枯。滴灌虽缓旱,但低温下土壤结冰伤根,抗寒降,减产 20% ~30%。

低温调整策略:提前冬灌;增施热性肥和磷钾肥;喷防冻液,覆保温材料。


6 不同土壤类型和小麦品种的应用效果对比

6.1 不同土壤类型

砂土:砂土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差。在嘉祥县试验,滴灌使水分渗漏减少约40%,肥料流失降低35%。分蘖数比传统灌溉施肥增加12%,产量提升18%。

壤土:壤土质地适中,保水保肥和通气性良好。在示范田,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肥料利用率提升25%。以济麦22为例,株高、叶面积等生长指标优,产量增幅15%,蛋白质含量提高4%,湿面筋含量增加3%。

黏土:黏土保水保肥强但通气性弱。在应用中,滴灌改善了通气性,使土壤容重降低0.1 g/cm2。如种植山农20,氮肥利用率从30%升至40%,产量提高10%。不过要注意选择合适滴头流量(如2~4 L/h)和延长灌溉间隔,防止土壤过湿引发病害。

6.2 不同小麦品种

高产型品种(济麦22):济麦22分蘖强、成穗率高。滴灌促进分蘖早发,分蘖数比传统种植多15%,穗分化好,每穗粒数增加8%,千粒质量提高5%,亩产从500公斤增至580公斤。但需依生育期精准调控水肥,如拔节期增加氮肥供应,孕穗期保证磷钾肥充足。

优质型品种(鲁原502):鲁原502面筋质量好。应用该技术后,蛋白质合成关键期精准调控,籽粒蛋白质含量从13%升至15%,湿面筋含量达32%,面团稳定时间延长3 min,产量增加12%,达550公斤/亩。

抗旱型品种(山农20):山农20抗旱突出。在干旱模拟与旱地种植中,滴灌使根系干质量增加20%,叶片相对含水量维持在80%以上,产量稳定在520公斤/亩,增产10%。


7 结语

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小麦种植中应用显示优势。对比不同品种小麦,滴灌技术能提升产量、改善品质,并增强适应极端气候的能力。

展望未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水肥一体化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黄瑞斌.基于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小麦种植策略[J].农机市场,2024,(8):71-73.

[2]许增海,李咸娟,张雷,等.济南市济阳区小麦无畦水肥一体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J].中国农技推广,2024,40(5):49-51.

[3]徐利.河南省扶沟县推广应用小麦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8):37+39.

[4]徐利.河南省扶沟县推广应用小麦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08):37+39.

[5]任丽均.小麦种植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J].河北农机,2024, (11):43-45.


作者单位:嘉祥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本文下载链接:http://www.nygcjs.cn/cn/article/doi/10.16815/j.cnki.11-5446/s.2025.02.030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