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打造农民信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

发布日期:2025-08-26 09:02
浏览次数:

山东省汶上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粮食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5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万吨以上。近年来,汶上县抢抓国家级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机遇,坚持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双驱动”,探索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链”,构建农户与经营主体“利益链”,打造农民信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品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打造为农服务“强”队伍

加大政策支持。出台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等文件,把实施项目与解决土地撂荒、壮大村集体经济、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工作统筹考虑、一体推进,发挥政策的1+1>2聚合效应。加强金融保险创新,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服务,推进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在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应用,支持企业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鼓励企业参与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农村大数据中心建设。鼓励服务主体整合社会资源,扩大服务组织规模,提升社会影响力。截至目前,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请扶持资金2200余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2.3亿元。

做大服务总量。持续推动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托管,全县流转土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着力培育、支持、引导服务主体发展,拥有各类社会化服务主体557家,合作社、家庭农场3000余家,形成了以国企、民企服务公司为龙头,以本地100余家大型服务主体为骨干的“农田管家”队伍,带动小农户36000余户,全年服务面积130万亩以上。

强化人才支撑。按照“自愿申报、乡镇初审推荐、县级专家考察评审、网络公示”等程序,评选49家县级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织纳入名录库管理;遴选109名机关干部和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组建县乡两级辅导员队伍,对县级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组织实行蹲点式指导、保姆式服务;近两年培训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从业人员270人次,对84个全产业链服务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专题培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56人获得农民职称评定,培养了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推进科学种粮“高”水平

强化标准引领。制定多领域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要求纳入社会化服务名录库管理的服务主体必须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满两年,拥有与其服务内容相匹配的专业农机设备及相关操作人员,在服务群体中享有良好的信誉,服务质量和价格受服务对象认可,年服务能力不低于10000亩。制定农业社会化服务合同文本,明确了服务内容、服务费用及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违约责任及其他未尽事项等。积极探索“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参与制定农业生产托管、农机跨区作业两项国家标准,农业机械化率达95.2%,顺利通过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验收。

提供个性化服务。立足本县实际,结合各村资源要素特点和传统种植习惯,探索三大服务模式。一是“1+4+N”模式。汶上县苑庄镇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国家级示范社创新推广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运作模式和“1+4+N”服务模式,即1个服务主体、4类服务对象、N个服务环节,通过党支部引领,实现集体增收、农户致富。二是“央企+民企+经营主体”模式。中化现代农业汶上技术服务中心与汶上县金粮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合作推广线上+线下(O2O)服务模式,线上提供服务预约、气象预警等服务,线下提供生产托管、粮食收储服务,引导农户开展订单种植。三是“三双”服务模式。济宁大粮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探索创新了“三双”服务模式,实现双订单、双选择、双取向,通过企业和农户签订订单,实行“保姆式”托管、“订单式”销售、“合作式”信贷,将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连成一体,实现了全产业链覆盖,公司服务面积达到10万亩,服务合作社14家、小农户8000余户。

提升农业产出效益。成立“汶农服”合作联盟,打造“135”服务体系,即搭建一个智慧平台,探索三条服务路径(规模经营当示范,做给农民看;创新形式促托管,帮着农民干;利益联结共增收,带着农民赚),强化五项要素保障。探索服务领域向产前、产后等环节拓展,扩大社会化服务覆盖面,实行统供降成本、统管降风险、统销增收益,良种覆盖率、小麦“一喷三防”覆盖率、玉米“一防双减”覆盖率均达100%,亩均节约成本130元,减少农药用量10%,粮食增产8%,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

培育农业产业“金”招牌

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出台《汶上县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方案》,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龙头企业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选育优良品种、研究加工工艺,制定行业、企业和产品标准,开展新产品研发,强化科研攻关、试验示范和成果转化应用。推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先后引进北大荒、中化等一批央企、国企落户,全县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15家。

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坚持绿水青山一张图,与省农行、县融媒体中心合作,整合一喷三防、农机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各类服务平台,打造了县级农业数字化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向经营主体及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植保监测预警、涉农项目咨询、农产品供销、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在15个镇街延伸建立了政府公益性服务和市场经营型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点,共享县级平台信息,最终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县乡村三级一体化,有效将农业生产信息传递给经营主体和农户,打通数字惠农最后一公里。联合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实施农业科技攻关项目20个,建设技术示范基地8处,开展“科技+物联网+服务”,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引导龙头企业把品牌经营理念融入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支持龙头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三品一标认证。整合区域品牌资源,加强对品牌的宣传保护。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加各类展示推介活动,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重点培育壮大芦花鸡、甘薯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芦花鸡列入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国家农业特色品牌培育计划,变“土特产”为“金招牌”。

(作者单位:山东省汶上县农业农村局)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