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桃子的“甜蜜事业”:从十亩桃园到富民强镇的泗水实践

发布日期:2025-09-23 10:37
浏览次数:

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苗馆镇万兴庄村的后山,一年四季总有一个身影忙碌于桃林之间。他个头不高,步履踏实,鬓角虽已斑白,动作却依然利落——剪枝、套袋、摘果、防治病虫害,仿佛从不知疲倦。这位执着坚韧的“小老头”,就是被乡亲们亲切称为“桃王”的王衍强,他也是泗水强兴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社长。

1994年,在村委鼓励下,王衍强流转十亩山地,开始尝试种桃。三年后,桃树初见收益,亩产效益达到两三千元,坚定的信心自此在他心中扎下了根。慢慢地,桃园从十亩扩展至百余亩,品种也越来越丰富,蟠桃、永莲蜜桃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随着技术与经验的积累,效益逐年提高。2015年最热闹的一天,仅游客采摘就为他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

然而致富之路并非总是坦途。2015年冬,一场罕见大雪突如其来,桃树几乎全部冻死。面对几乎绝收的果园,王衍强没有放弃。第二年春天,在镇农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他尝试嫁接、补种,一步步挽回损失。也是在镇政府和村集体的支持下,他承包村后荒山,引进了“中华寿桃”。这里独特的小气候和土质使桃子能提前二十天上市,且果肉脆甜、汁多味美。他们成功为桃子注册“仙翁觅”商标,渐渐重回正轨。如今,他的桃园面积已超200亩,成熟期覆盖7月至11月,净收入达200余万元。

2016年,王衍强牵头成立泗水强兴农业专业合作社,从单打独斗走向合作共赢。目前合作社已吸纳50多户农户,桃园总面积超过500亩。他无私分享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村的孙希德在他的帮助下,20亩桃园年收益超过二十万元;曾在外打工的张先锋也回到家乡,种起十亩桃园,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万兴庄的蜕变,是苗馆镇“一村一品”战略的生动缩影。近年来,镇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不仅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设施配套,还积极构建“支部+合作社”发展框架,帮助农户对接资源、开拓市场。通过“农旅融合、产销协同、利益共享”三大路径,桃子真正成为苗馆镇的富民产业。

如今,万兴庄的成功经验正逐步推广至全镇:东平社区的小黄姜、郭家庄的猕猴桃、李家坡村的百合……一批高附加值特色作物逐渐形成品牌效应,带动更多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坚实力量。

站在桃园高处眺望,曾经的荒山坡地如今已果树成荫、硕果累累。而王衍强,依然每天早早进山。他说:“地不欺人,勤劳有用。”说罢,又弯下腰继续修剪果枝。那个倔强而坚定的身影,仿佛正静静诉说着一个属于土地、更属于奋斗者的甜蜜故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